电话: 0311-88755722 15383830869 18931188523 张老师 时老师 王老师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柏坡西路与西外环交口西行200米 冀ICP备19004469号-1
最新课程:党史教育;重走赶考路,牢记两个务必;西柏坡精神;党性教育;干部培训;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www.hsxbp.cn/www.红色西柏坡.中国,平山圣地情教育培训中心位于“革命老区”平山,依托红色圣地西柏坡,辐射京津冀,开展西红色教育培训、党性教育、党员培训等系专业化的红色教育服务 © 2019 平山圣地情教育培训中心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违法举报请联系我们
一键分享
热门新闻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玉兰飘香 精神永恒
作者:
来源:
河北新闻网
发布时间:
2019/06/30
【摘要】:
临西县委党校原副校长孙俊嘉:玉兰精神是我们的传家宝和弥足珍贵的精神家园。受玉兰精神的熏陶和感染,东留善固村党风民风村风纯正,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发展。
临西县委宣传部科员柴晶晶:作为一名年轻的预备党员,这次和记者一起来到吕玉兰的故乡采访,聆听了几位老党员的初心和奋斗经历,让我在党性修养上受到了一次洗礼。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新青年,我要用坚定的信念鞭策自己,高扬理想的旗帜砥砺奋进,努力成为一名“玉兰式”的优秀党员!
炎炎夏日,临西县下堡寺镇东留善固村层层叠叠的绿色让人心情舒畅:玉兰大道浓荫遮蔽,庭院、厂房内外大树参天,让整个村庄都掩映在林荫中。村外的7000多亩土地也多半被绿树覆盖,有行道树、生态林和桃树、杏林,3000多亩的梨园更是一眼望不到边。当年的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果然名不虚传。
谁能想到,半个多世纪前,这里还是“滴水贵如油,风起飞流沙,种一葫芦收一瓢”的“穷沙窝”。
“就在这里,玉兰书记为我们村打下了绿色的底儿。”6月13日,在东留善固村北上万棵大树构成的“玉兰林”前,村党委书记吕继涛说。
吕继涛口中的玉兰书记就是曾担任该村党支部书记多年的全国劳模吕玉兰。
1955年,年仅15岁的吕玉兰高小毕业后响应党的号召,返乡带领村民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锁风固沙、平整土地、兴修水利,把贫瘠落后的家乡改造成林茂粮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留下了“爱国为民、艰苦创业、求真务实、无私奉献”的玉兰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曾亲自撰写文章《高风昭日月亮节启后人》,深切怀念吕玉兰。
“玉兰精神是我们的立村之本、兴村之根。”吕继涛说,“新时代我们要进一步发扬光大玉兰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走绿色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之路,与周边乡村一起,加速创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宜居宜业的玉兰乡村振兴示范区。”
39岁的吕继涛十几年前从河北大学毕业。同是响应国家号召,但与前辈吕玉兰回乡参加建设不同,他曾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远赴他乡,到新疆尼勒克县当了两年中学教师。服务期满,正当人生再次面临选择之际,他接到了东留善固时任村党委书记吕廷祥的邀请。同当初的玉兰书记一样,吕继涛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家乡,通过换届选举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我上任后开会研究的第一件事是梨园主打品种玉露香梨的去留问题。”吕继涛说,作为全国最大的玉露香梨生产基地,9年前从山西林科院引种后原本发展形势良好,但前年和去年接连遭遇不良天气意外减产,部分村民产生了砍树的念头。经过讨论分析,实际情况却是有的稳产有的绝收,管理不到位似乎是主因。
面对这种情况,他积极联系山西方面的专家,并当即租了两辆大巴车,组织80多名果农一同前往考察取经,又请来专家手把手教果农修剪管理技术,一户一户指点验收。
当天,走进枝叶葱茏的梨园,一颗颗鸡蛋大小的玉露香梨坠满枝头,青翠欲滴。梨树下,吕继涛为记者讲述了老书记吕廷祥和副书记冯占臣的故事,他说,正是这些老党员让他更加明白了什么叫作担当。
为了让梨果能卖个好价,去年,东留善固村筹资300多万元建起了一座1200多平方米的冷库。该项目由老书记吕廷祥一手推动,前年底敲定下来时吕廷祥和副书记冯占臣已退居二线。为了把这项好事办好,冯占臣退岗不退责任,主动做起了现场监理,他吃住在工地,干了8个月没吃过施工队一顿饭,浇筑库顶时他拿着铁棍一片片检测混凝土厚度,冷库得以完美竣工,最后,连施工方都发出赞叹:“这村的村干部真是讲奉献、比担当!”
村西,新建的冷库尚未启用。打开厚实的大门,上下两层分隔区坚固耐用。记者问陪同参观的冯占臣:“您都60多了,为啥不让年轻人去盯现场?”
“能为集体干点事是荣耀。”冯占臣说,在玉兰书记影响下,多少年来他一直坚持自己的处事原则:踏踏实实干事,规规矩矩做人,只要村里有需要就义不容辞。
甘愿为家乡奉献的老党员老干部,名字还有一串串:
年过七旬的老党员、临西县委党校原副校长孙俊嘉,多年来以传承弘扬玉兰精神为己任,2003年舍弃在县城的安逸生活,长期驻村发挥余热,为村里办了好多实事。
东留善固村玉兰实验学校校长乔培服也有一筐故事。2008年,村小学发展状况不佳,吕廷祥几经打听看中了教学很有一套的乔培服,三顾茅庐,把他从县里另一所学校挖了过来。
“最初我并没有抱太大指望,很快就发现自己来对了。”46岁的乔培服说,他从朝夕相处的党员干部身上很快感受到了一股正气。“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带头干。”在玉兰精神的带动下,他在这里提交了入党申请并成长为一名党员。
“我觉得吕玉兰是我精神上的入党介绍人。”乔培服说。在这里,他实践着“教育塑造孩子、教育改造社会”的理念,实施了以培养“主人”为中心的德育教育工程。仅过了两年,学校便在全县小学综合排名中拔了头筹,并陆续获得全国养成教育实验小学、全国德育工作典型经验学校等荣誉。该校在校生数量比当初的270多人翻了两番,还吸引了周边村乃至其他乡镇的生源。
临别之际,乔培服送给记者一枚他精心设计的校徽,在这枚校徽上,白玉兰铺底托着小篆体“主人”二字,“‘主’字就像一盏灯,代表着玉兰精神的心灯,旁边由代表着师生的‘人’小心呵护。吕玉兰把改变乡亲逃荒要饭命运、过上好日子的责任主动挑在肩上,这正是可贵的主人翁精神。我们要让孩子们从小树立一个信念:‘学玉兰,做主人,让世界因我而美丽’。只要有了主人翁精神,我们就一定都能过上美好的生活。”乔培服坚定地说。(记者王永晨)
上一页
1
2
...
4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