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0311-88755722  15383830869  18931188523   张老师   时老师   王老师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柏坡西路与西外环交口西行200米   冀ICP备19004469号-1 

最新课程:党史教育;重走赶考路,牢记两个务必;西柏坡精神;党性教育;干部培训;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www.hsxbp.cn/www.红色西柏坡.中国,平山圣地情教育培训中心位于“革命老区”平山,依托红色圣地西柏坡,辐射京津冀,开展西红色教育培训、党性教育、党员培训等系专业化的红色教育服务 © 2019 平山圣地情教育培训中心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违法举报请联系我们

 

一键分享

>
>
>
抗战英雄山——太行山

抗战英雄山——太行山

作者:
李春雷
来源:
河北共产党员网
发布时间:
2019/08/03
【摘要】:
西柏坡、赤岸、狼牙山、城南庄……巍巍太行山,汤汤滹沱水,二十世纪上半叶燕赵大地风云激荡,炮火硝烟中演绎着一段段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歌。
原标题:河北共产党员网【美丽河北 人文之美】巍巍太行
      西柏坡、赤岸、狼牙山、城南庄……巍巍太行山,汤汤滹沱水,二十世纪上半叶燕赵大地风云激荡,炮火硝烟中演绎着一段段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歌。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本报特邀省内外知名作家、文化学者,寻访我省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红色革命纪念地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回望一段段红色记忆,讲述一个个鲜活故事,激励一代代燕赵儿女,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更大的贡献,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编者
 
  太行山,古称“天下之脊”。在现代史上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更是身披天下风云,肩荷国运走势。
  的确,抗日战争时,这里是八路军的总指挥部;解放战争中,这里是解放军的总指挥部。而新中国,更是从这里走来!
  在这里,蕴藏着太多太多的英雄传说和红色故事。
 
  赤岸
  赤岸,是一个小村的名字。
  她位于晋冀豫三省交界处太行山脉深深的皱褶里,像蜂巢一样,简单又丰富,默默地悬挂在高高的崖壁上,浸染着风雨,粘附着阳光。
  村边有一条河,叫清漳河。在合漳村,清漳河与浊漳河汇合后称漳河。漳河浩浩而下,喧响在历史里,流淌在《诗经》中。于是,就有了采桑人“杨柳依依”的柔媚,就有了楚霸王“破釜沉舟”的豪壮,就有了版图上河北、河南两省的分野。其实,漳河在历史上一直是一条大河,她和黄河一起,哺育了中原儿女和华夏文明。
  说来也巧,漳河是河南、河北两省的界河,而小村身边的太行山何尝不是两省的界山呢?我们所言的山西、山东的“山”为何山?就是太行山。
 
  太行山,就是传统文化里“山”的形象代言。
  河北、河南、山西、山东,四省系于一处,这真是天下绝有的特殊“山河”了。
  在小村西南五公里处,有一处始建于1500多年前南北朝时期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娲皇宫,中华民族最著名、最辉煌的创世纪传说——女娲补天的故事就附丽于此。传说,古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为了挽救苍生,女娲氏毅然“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并“抟土造人”“别男女,通婚姻,繁衍人类”。为彰其功德,特设殿于此,以供瞻仰。千百年来,作为全国最大的女娲庙,这里一直是国人朝拜女娲神像、研究女娲文化的中心。
  沿着漳河两岸,是大山和大河联合打造的一条高深绵长的从西北到东南方向的“V”形谷地。数不清的山峰,奇形怪状,像一群群列队的武士,密密匝匝地拱卫着一个个村庄。山壁为屏,白云为幕,日月为灯,全然一处迥异于外界的江南水乡风光。河水清清,岸边是厚厚的黄土。在这深山里,黄土就是黄金了。黄金般的黄土里,可以生长稻子、玉米、小麦和各种蔬菜。山里人,藉此相依为命,筑巢而居,汲水而饮,种田以饱,渐次繁衍绵延……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第一个冬天,一支八路军队伍,悄悄地走进了太行山。他们驻扎在这个女娲庙下的小村庄里,面对着破碎的山河,苦心营构,长达六年之久。他们的领导人,便是邓小平和刘伯承,司令部迁进小村后,各机关也陆续迁至附近。绵延数十里的河谷,布满了星星般的部落。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冀南银行、新华日报、新华广播电台、兵工厂……这个默默的V型河谷,默默地接纳了这支新生的民族解放力量。
  刘邓和他们的九千儿郎以这里的山山水水为母体、为温床、为乳汁,悄悄地滋养着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
  六年后,当他们从这里走出去的时候,已经成为中国最强大的武装力量了。
  当时,以小村为中心的晋冀鲁豫边区是中国共产党最大的一块根据地——辖150多个县,2551万人口,面积12万平方公里,并拉出了一支30万人的野战军,直至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走出了解放战争中最为奇妙的一颗战略棋子,影响了中国历史的方向。
  正是这几年艰苦卓绝的经历,使得邓小平在军事、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全面成熟了起来。可以说,以赤岸村为中心的晋冀鲁豫边区是邓小平人生一块丰收的试验田。
  透过历史的烟尘,今天的我们仍然可以清晰地看出,晚年邓小平的许多理论和实践已在这里破土萌芽。
  这委实是一个饱含玄机的太行小村!
 
  军衣
  封锁造成封闭,也带来商机。
  那个年代,根据地与敌占区物品互缺,价格猛涨,差价巨大,这反而刺激了不少商人的投机欲望,在根据地周围的村镇里建立了更为秘密的货栈。只是交易的不是钱,而是以货易货。
  边区政府派几个得力干部分任八路军商贸办事处主任,分别驻在周围的几个集镇上,与各方商人秘密联系,从武安阳邑、山西潞城、河南安阳等敌占区或边沿区,贩运粮食、棉花、布匹、咸盐、药品、香烟、煤油、犁铧、颜料等。同时,向外地推销本地出产的花椒、核桃、柿饼、黑枣、中药及其他山货……
  交易地点一般在封锁线附近,时间大致在黎明时。双方挥动火光,或假装几声鸡叫。确定暗号后,八路军架好机枪,骡子脚上捆上棉布,车轴上抹上蓖麻油,头上去掉白毛巾,光着脚,迅速交换……
  最主要的是棉花。
  没有棉花,就没有布匹,就没有军衣,就无衣越冬。
  太行深山区,由于山高天寒,不适合种棉花。
  除组织地下商人秘密贩运之外,边区政府还组织大量的小商小贩到东部平原,利用晚上时间,到亲戚朋友那里,走家串户,用自己的山货、中药、小米和玉米面换取棉花。
  那个年代,在太行山东部的平原乡村,流传着这样一首小曲:
  有花卖给根据地,
  莫让鬼子白抢去。
  有花卖给根据地,
  既有功来又有利。
  种花流了血和汗,
  西边换来米和面。
 
  大批雪白雪白的棉花,纷纷向着太行山里奔去。但,有了棉花,又没有纺织技术。
  因为缺少棉花,太行山里的妇女普遍不会纺线,只会捻线。有一个谚语:“涉县婆娘不干活,胳肢窝夹着个捻线陀,走一走,陀一陀。”这样的捻线效率极低,仅用于缝衣被、织腰带和绑腿带之用。
  怎么办?
  政府号召,提供棉花,劝民纺织,纺一斤棉花得二斤小米。
  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一时间,从东部县嫁来的或讨荒要饭在山区落户的媳妇们便成了香饽饽。村里敲锣打鼓送红花,请她们教授纺棉花技术。涉县城里村妇女梁秀英,娘家在东部成安县,从小就是纺织能手,家中有一架破纺车。村公所就鼓励她坐在街头现场表演,一个人与五个本地捻线能手比赛。不到半个小时,梁秀英就纺了五个花卷,而当地五个妇女连一个花卷还没捻完。
  男人席地而坐,纺花织布,这无论如何是要让人耻笑的。但更乐村村民赵九洲,却在政府的扶持下,开始学习纺织技术了。赵九洲心灵手巧,学会后又教会全家。不长时间,他家纺织挣来的小米,除自家食用外,还换来了5亩地。
  霎时间,赵九洲成为边区的名人。
  大姑娘、小媳妇、老太太们都摇起了纺车。
  风潮大起,风气大变,不长时间,纺妇满太行,人人变成了纺织能手。开始每人每天只能纺二三两棉花,不长时间就能纺五六两,两个月后,就能日纺一斤了。
  1943年的冬天,虽然大雪封山,天寒地冻,但太行山的农村里却格外有生气,不论白天黑夜,时时处处都能听到“嗡嗡”的纺花声。一缕缕银线从纺妇们的手中抽出,一盏盏昏暗摇晃的油灯,映照出太行山妇女坚韧沉默的身影。
  纺织工具少,人歇机不歇,长夜线不断,一灯如豆到天明。其实,真正的纺织高手,根本不用点灯,只需一炷香头。“嗡嗡”纺车声,响彻太行山。不到一年时间,涉县绝大部分妇女学会了纺织,达到近3万人,纺棉35万斤,织布36万平方尺。
  纺织所得的白粗布,如何染色?把白布和红胶泥一同放进锅里煮,可得土黄色。橙黄色则是用槐豆染的,同样是大锅煮……这样的土布染色后,分给农村妇女,让她们分头制作军衣、军帽、军鞋。报酬依然是小米。由于是千家万户分头缝制的,八路军的军装极不规范。
  所以,我们在照片上可以看到,包括一些高级领导人的服装也都是毛毛糙糙,鼓鼓囊囊,颜色不一。
 
  军粮
  129师刚到太行山时,有多少人,多少条枪?
  在赤岸采访时,我意外地查到一份该师1937年9月出征时的人员和装备详表:
 
  人员:9307人
  马匹:445匹
  骡子:90匹
  步枪:3412支(弹43012发)
  马枪:724支
  自来德枪:539支(弹2872发)
  手枪:93支(弹6051发)
  花机关枪:3挺
  重机枪:29挺(弹23222发)
  轻机枪:93挺(弹27361发)
  手机枪:72把(弹310发)
  迫击炮:6门(弹67发)
 
  由于国共合作,这9000多人的军饷和枪弹供应,最初由国民政府负担。粮食呢,则依靠阎锡山的地方政府。后来,八路军在一些村、区里站住了脚跟,民选了村长、区长,田赋、税务、公粮统统留作自己使用。偶有军粮接济不上,就向大户借用。青塔村一个张姓大户,一下子借给500多公斤,129师供给部打了一个收条,还加盖了红印章。他十分高兴,拿着红印章到处说,粮食不要了,全部捐给八路军抗日。
  国民党势力退出当地后,八路军全部改组了县乡村级机构,村里设财政委员,区里设财政助理员,县里设财政科,层层丈量土地,测定产量,进行减租减息。每块土地,都按比例合理地交纳抗日军粮。
  租种地主土地的佃户不交公粮,由地主交纳。村村设有公粮库,放在山洞里,地窖里,下边用石头垫底,再铺上荆条和木头防潮,中间再用席子围住,一层一层,盖楼一样垒三层,这叫囤,也叫圈。囤里圈里填满后,抹平,由财粮主任亲自盖上印版。然后,锁门、封条,隔几天便来看一次。一旦发现印版混乱,便叫来部队的人,上下反复地察看,是人偷的?还是鼠乱的?
  当时规定,偷盗公粮,哪怕是一把米,立即枪毙。所以,公粮放在谁家,谁家老小都格外小心。风吹了,下雨了,把封条弄湿了,吹皱了,也赶紧跑到村公所找村长和粮秣委员,让重新贴上。
  什么是印版?就是用一尺见方的木板,在上面雕刻几个凸出的方方正正的大字“玉米”“谷子”“小麦”等,盖在粮食上,明显地出现字样,以防偷粮和别人作乱。玉米粒大一些,需另外特制一个大号的印版,笔画也需格外粗壮些。或者,印版上直接刻上“抗日”两字,密密麻麻的,盖满了粮食的表面。
  粮食们静静地睡在席圈里,一有召唤,马上出发,它们也是抗日的一个个积极分子呢。
  据记载,1941年底,太行区785个存粮点共藏军粮110万石,统归129师供给部调运。不管部队走到哪里,都会有粮食供应。贫穷的山窝窝里,处处是饱满的军粮,处处是秘密的子弹。
 
  军械
 
  1938年12月,129师在涉县深山区圪腊铺的一处秘密山洞里成立了第一个小型修械所,修理和生产步枪、手枪、刺刀等军械。
  游击队发展太快,武器补给不足,仅仅依靠从日军手中夺取,显然不现实。日军经常把枪炮毁坏也不肯留给八路。最早的工人是一些民间铁匠和木匠。他们游荡于晋冀豫三省之间,最早以打制大刀、红缨枪、猎枪为生,后来世道乱了,改造步枪。
  几十个匠人凑齐后,八路军派来一个政治指导员,修械所就开张了。完全是一个联合的铁匠铺,炉火红红,铁锤咚咚。造枪主要是枪筒、枪槽、枪托、小桩、枪栓、搭子钩等八大件。各个部件都不容易制造,因为没有机器,连像样的机床也没有,只有原始的钳子、凿子、钻头、锉刀、扳手、大锤之类。
  但是,中国手工业的传统是了不得的,土家伙也照样能够创造神奇。一样样物件竟然像变戏法儿似的,全造出来了。最主要的是枪筒,当时没有气锤,工人就支起铁架,安上滑轮,将大锤拉起来替代气锤。石磨中间穿一个洞,将铁轴从洞中通过去。铁轴当然不能是直的,中间有一个弓字形的弯儿,钻头安在轴头上,借用转动磨扇带起的惯性力量,硬把铁杆钻成枪筒。而所谓铁杆,由铁轨烧红之后截取与轮箍接触的那部分精钢加工而成。
  枪筒制好后,要反复打磨,制来复线,做准星、缺口。而后是检验,先通过枪筒看中目标,然后再用准星和缺口看。两者一致后,再装枪托、扳机、枪栓……一支步枪就这样脱胎了。
  有了枪,还需要子弹。子弹如何造?弹壳是不能自制的,因为山洞里没有冶炼黄铜的设备,只有利用旧弹壳。好在战争时期,最不缺的是弹壳,日本人也不吝啬子弹,一仗打过,满山的石缝里撒满了弹壳。各村发动老百姓捡,按铜价收购。
  弹壳收集后,先用碱水煮,清洗、缩孔,拆火帽。这之后的第一道工序是装火药。黑色火药的来源全是土法,硝、磺配上棉花灰。硝是从茅房里扫出的白碱土熬制的,磺无法自制,从敌占区私购。三者分别压成细粉状,按比例配制,即成烈性爆炸物。再一道工序是装弹头。弹头需用锡制,民间的锡制品很多,酒壶、蜡台比比皆是。破损的全收上来,加温后烧铸成一个个弹头。然后是装火帽。火帽类似于磷火,是子弹的引火。放入子弹尾部的凹槽后,用薄金属片堵上,再涂上一层特殊的紫胶。这种紫胶来源是印度等地一种树上寄生虫的排泄物,经特殊炼制后,不仅防水,而且防火,发热也不会软化。太行山里的紫胶从何而来?全是通过地下关系从国民党兵工厂里弄来的。最后是检验。一排排子弹放在平面上,挨个儿查验,分量重的轻的,弹头长的短的,弹壳松的紧的,都不行,全剔出来,重新加工。
  这些传统的铁匠、银匠、木匠、锡匠、铜匠们,不识字,不懂图纸,习惯于手工作业、经验主义,心知肚明,口莫能言。但现在,他们必须摒弃原来的一切,严守工艺流程及生产过程的检验制度,逐步学会看图、英制公制换算,使用量具、机床操作……
  红红的炉火旁,一批批来自乡间的匠人和青年农民,正在悄悄地向产业工人蜕化……
 
  哦,太行山,委实是一座扭转乾坤的大山。
 
  邯郸有赤岸村,石家庄有西柏坡。它们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依托的两个最著名的小村,前者走出了129师,后者走出了新中国。
  这两个太行小村里盛装着太多太多的秘密,值得一代代人去探寻。
  太行山以他坚挺的脊梁,担起民族解放的使命,从西柏坡出发,走向了平原,走向了城市,走向了一个崭新的中国……(李春雷)
 

精品课程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西柏坡精神学习方案(四天)

路线:西柏坡—城南庄—冉庄—白洋淀方向
早赴革命圣地西柏坡(车程1.5-2小时)。
1、向领袖敬献花篮仪式、奏国歌;2、重温入党誓词或入党宣誓仪式;
3、开班仪式:(1)致欢迎词;(2)领导或学员代表讲话;
(3)授旗仪式;(4)合影留念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学习计划(四天)

路线:西柏坡—城南庄—冉庄—白洋淀—雄安新区
身临其境感受战争岁月革命先辈们在西柏坡的艰苦战斗生活和革命浪漫主义精神;在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参加入党宣誓仪式或重温入党誓词

“学党史”主题学习计划(二天)

路线:西柏坡—正定塔元庄
现场教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
1、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央八项规定——廉政教育馆;
2、 践行群众路线——纪念馆土地会议、农民翻身支援前线展厅;
3、 牢记两个务必精神,学习“六项规定”——七届二中全会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