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18931188523(微信)   18632197808    张老师   时老师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柏坡西路与西外环交口西行200米   冀ICP备19004469号-1 

最新课程:党史教育;重走赶考路,牢记两个务必;西柏坡精神;党性教育;干部培训;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www.hsxbp.cn/www.红色西柏坡.中国,平山圣地情教育培训中心位于“革命老区”平山,依托红色圣地西柏坡,辐射京津冀,开展西红色教育培训、党性教育、党员培训等系专业化的红色教育服务 © 2019 平山圣地情教育培训中心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违法举报请联系我们

 

一键分享

>
>
>
李殿冰:善打麻雀战的太行勇士

李殿冰:善打麻雀战的太行勇士

作者:
来源:
河北共产党员网;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
2019/09/17
【摘要】:
李殿冰,1913年生,河北曲阳人。193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矢志革命,对党忠诚,是中国民兵著名战斗英雄。他常说:“为了革命的胜利,掉脑袋也不怕。”因作战勇敢,机智灵活,李殿冰荣立大功3次。
       新华社石家庄9月11日电(记者白明山)“爷爷一生保持普通士兵的本色,生活上艰苦朴素,廉洁奉公。”说起爷爷李殿冰,李孟章非常自豪。在爷爷去世前的几个月,他一直陪伴照顾,“爷爷弥留之际,告诫全家要老实做人、踏实做事,不要打着战斗英雄的旗号向组织提要求。”
  李殿冰,1913年生,河北曲阳人。193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矢志革命,对党忠诚,是中国民兵著名战斗英雄。他常说:“为了革命的胜利,掉脑袋也不怕。”因作战勇敢,机智灵活,李殿冰荣立大功3次。
  李殿冰像新华社发
  全国抗战时期,李殿冰任尖地角村党支部书记、民兵队长和联村民兵中队长。他经常带领民兵出没于山野密林、青纱帐中,采用忽聚忽散、时东时西的“麻雀战”,不停地袭扰和打击日伪军,配合八路军作战。1941年秋,1200余名日伪军进犯曲阳县口头村和中佐村,他带领民兵抄小路上山,居高临下突然袭击,毙伤敌5人。当日伪军扑向山顶时,他率民兵已转移到另一座山头,从日伪军背后发起攻击。这样边打边转,将日伪军一步步引向老母庙附近,抓住战机再次开火,毙敌30余人,迫使日伪军撤退。
  1943年9月,日伪军集结4万余人,对北岳区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16日,日军1000余人包围曲阳县尖地角附近几个村庄,李殿冰混入被日伪军驱赶的民工人群中,摸到敌人将要偷袭驻武家湾村八路军2团的企图,抄近路送出情报。继而带领民兵占领有利地形,预设埋伏,同时向南、北两面进攻的日伪军射击开火,制造日伪军双方误会,引其自相攻打,致敌重大伤亡。日伪军发觉上当后,集中兵力进行报复。这时,他已指挥群众迅速撤离,自己带两名民兵赶到寺儿沟东岭,向正在行进中的日军射击,毙伤5人。随即又绕到侧翼山头射击,先后毙伤敌58人,炸死战马3匹,打得日伪军晕头转向,不知所措。在3个多月的反“扫荡”作战中,他率领民兵游击组作战27次,共毙伤日伪军267人。
  1944年2月,李殿冰出席晋察冀边区战斗英雄战斗模范代表大会,被边区政府授予“神枪手”和“二等战斗英雄”称号,并获赠“太行勇士”匾额。在作战间隙,他积极组织民兵开荒生产,被抗日民主政府评为“劳动英雄”。1950年9月,他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
  李殿冰居功不傲,处处严格要求自己。1961年,家属被批准随军。李殿冰只让老伴和两个女儿随军照顾自己,儿子、媳妇仍然留在农村。1971年,李殿冰离职休养,离休前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河北省新乐县人民武装部部长。离休后,他回到农村,一心扑在农业生产、民兵建设和对革命后代的培养教育上,先后五次被曲阳县评为“退休不褪色”的模范。1982年7月,李殿冰病逝。

精品课程

“学党史”主题学习计划(二天)

路线:西柏坡—正定塔元庄
现场教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
1、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央八项规定——廉政教育馆;
2、 践行群众路线——纪念馆土地会议、农民翻身支援前线展厅;
3、 牢记两个务必精神,学习“六项规定”——七届二中全会展厅。

“学党史”主题学习计划(三天)

中餐后赴“初心扎根的地方”——正定塔元庄。
路线:正定塔元庄—革命圣地西柏坡
现场教学:正定塔元庄党支部
“学初心、担使命”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和正定、塔元庄的故事。
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参观党支部、感受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奋斗历程。
后赴革命圣地西柏坡。

重走赶考路、践行初心使命红色教育计划

现场教学:西柏坡纪念碑
1、 倾听党中央“赶考”故事,重拾“赶考”精神;
三、 现场教学:西柏坡纪念馆
1、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纪念馆土地会议、农民翻身支援前线展厅;
2、 牢记两个务必精神,学习“六项规定”——七届二中全会展厅。
3、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展厅——重温党中央赴京“赶考之路”。